當人們日漸認識到自己的健康生活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之時,當城市的常規綠化越來越因為城市人口和建筑面積的擴張捉襟見肘之時,“向建筑要綠化”慢慢變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在屋頂進行綠化,需要大量的土壤,也要對房頂進行防水改造,這直接增加了開發商的成本。綠化并非一次性投資,在屋頂綠化后期的養護中需要一筆不小的花費,因此屋頂綠化的整體覆蓋率仍比較低。
與此同時,對于普通市民而言,規避違建,建筑物安全、屋頂漏水、后期養護成本等問題也是關注的焦點。應該如何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以更加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方式進行“屋頂綠化”,提升居住價值?重要的是,把握好這個度量”。
科學實驗表明,能對熱島效應形成有效對沖的是綠地、濕地和水域。為此,擴大公共綠地來應對熱島效應的認知正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贊同,節能建筑與綠色建材的生態化正在成為趨勢。
在技術方面,屋頂綠化系統一般由基質層、過濾層、蓄排水盤、保濕毯、隔根層、隔熱層和防水層等組成?;|層的土壤不適宜用密實度大且較重的自然土壤,應當選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易受風力和水力侵蝕的較輕混合型土質,比如腐殖土加入陶粒、火山巖土壤等。原則上都是使用輕質的人工基質加入一些直徑在5—8 毫米左右的輕質顆粒物,目的就是增加基質層中的空隙率,加快水的滲透速度,同時減輕荷載。
屋頂綠化的蓄排水系統極為重要。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除了溢水孔、天溝外,還應設置出水口、排水管道等,滿足日常排水及暴雨時排水的需要,并做好定期清潔、疏淘工作。德國目前廣泛使用的是塑料制品的蓄排水系統,其優點在于排水迅速,在屋面上不會形成積水或地表徑流,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同時,也減小了排水層厚度和重量,減輕了屋頂荷載。
對屋頂綠化植物根系的阻攔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技術關和安全關。頑強的草類植物具有相當發達的根系,并且穿透力較強,對防水層及結構層的破壞不亞于灌木和喬木。在建筑物的結構層上進行園林建設時,就必須引導和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長,防止植物根穿透防水層而造成防水功能失效,而且如果沒有阻攔植物根系措施,屋面所種植物的根系會扎入屋面結構層而造成結構破壞,將會危及整個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因此,植物根系阻攔層的設計施工對于屋頂綠化建設至關重要,如果疏忽馬虎將會造成因小失大的嚴重后果。
此外,由于排水、蓄水、過濾等功能的需要,防水層一般處于很下面一層。一旦防水層被穿透而進行維修,將導致其他各層被同時翻起,增加維修費用。
除了材料和設備技術層面上的問題,還要根據地區差異因地制宜的將降雨量等元素考慮進設計施工當中,同時要綜合屋頂排水量及匯水面積和蓄排水產品的排水量進行計算,檢驗屋頂排水系統是否能夠承受暴雨的考驗,因為暴雨是對屋頂綠化系統的很大考驗,而優秀的蓄水能力可以減小暴雨對屋面排水系統的巨大壓力,同時還可以儲存一部分水分作為植物的養分。
屋頂綠化區域地面路徑的設計也頗有學問。路徑的路基可由磚砌成,并設暗孔排水。在路基上蜿蜒鋪貼鵝卵石,可使小路呈曲徑通幽的景觀。此外,為了使屋頂面的落水管、排水管等與園林氣氛相協調,可用假山、雕塑等人造景觀將其隱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