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鋼企大量生產、并在混凝土建筑中廣為使用的螺紋鋼 為例,技術上螺紋鋼 已經不再符合鋼結構建筑的用鋼 使用要求,加上近年來產能過剩,螺紋鋼的價格連年下跌:從2013年每噸3650元到2014年7月25日已經跌到每噸3070元,距離3000元的心理底線 僅有70元的距離。
從技術需求到市場價格,傳統螺紋鋼正面臨市場逐步萎縮的風險。因此,傳統鋼企要想擺脫困境 ,就必須做自我提升,生產符合鋼結構行業用鋼需求的定制化 鋼材,這也是新興鋼結構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正在倒逼鋼企根據很新的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整體發展策略轉型的結果。
深入合作將成常態 以客戶為中心鋼企轉型服務業
面對鋼結構產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認為,連年的產能過剩,已經讓鋼企認識到,必須放下身段,直面市場才能有活路。尤其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已經為我們所接受。
目前,下游行業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已不再是簡單的材料供給,而是從組織生產、質量保證、技術服務到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物流配送,甚至資金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務。近些年,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鋼鐵企業服務理念有了明顯變化,服務意識不斷增強。
鋼鐵企業必須堅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進一步優化高強鋼材生產工藝,不斷改善鋼材性能,增強質量穩定性,提高用戶滿意度;要建立和完善鋼材加工配送體系,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提高用戶服務水平。與鋼結構企業強強聯合,共同實現規模與效益、結構與質量、節能減排與社會責任的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