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鋼結構促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現如今,住宅產業化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制定的《輕鋼結構住宅技術規程》已經施行,輕鋼結構作為新興的結構形式,成為住宅產業化的方向之一。但是,輕鋼結構住宅的發展前景仍未明朗。
雖然眾多的國家級項目已采用鋼結構建設,但我國在普及鋼結構住宅上做得仍然不夠,這使得普通百姓并不認可鋼結構房屋。
雖然近年來住建部已在推廣輕鋼結構住宅,但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目前全國90%以上的住宅仍為磚混結構,每年生產紅磚6000億塊,為世界第一。
還有就是普通群眾大多對鋼結構并不認可,認為不知道會遇到哪些未知的麻煩,而且鋼結構成本可能會高于鋼混結構,這部分成本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而建材消耗量巨大的鄉鎮自建房群體,在認為輕鋼結構沒有磚混“結實”的同時,更是認為如果用輕鋼結構建房,拆遷時的補償款將大幅減少。
但是,輕鋼結構住宅是工業化生產,對用戶而言,拿到鑰匙就可以直接居住,后期裝修成本遠遠低于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得房率可達到90%以上。
輕鋼結構住宅的研發已在全國各地試點,目前已經有多種低層、多層和高層設計方案和實例。因輕鋼結構具有大跨度、大空間、分隔使用靈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可循環利用等特點,將對我國傳統的住宅結構模式產生一定沖擊。無論如何,輕鋼結構住宅仍是大勢所趨,因為這是住宅產業化的基礎技術和領域之一。
對于輕鋼結構住宅的推廣,因其眾多優越特性,建筑領域大多持肯定態度。一位資深工程師介紹,在建國后的很長時間里,因為鋼產量較低,國家對鋼結構的使用有所限制,因此很多建筑師們形成了能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就不用鋼結構的設計思想。隨著鋼產量爆發式增長,國家對鋼結構的政策從節約用鋼、合理用鋼轉向鼓勵用鋼,這為輕鋼結構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